研究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心首页 >> 研究资料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上一条:徐清军在《国际贸易》2013年第五期上发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改革研究》 下一条:徐清军在《国际贸易》2013年第五期上发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改革研究》

关闭

鄂立彬在《国际贸易》2013年第五期上发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思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8日 00:00 


一 全球价值链及其对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 )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

美国的迈克尔 波特教授在1985年首次将企业产品价值链条分为包括生产 营销 运输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基本活动,以及包括原料供应 技术 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方面的支持性活动,并指出企业的价值链不仅受其自身创造价值的一系列内部活动的影响,而且还受包括外部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和消费者在内的整个价值系统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竞争演变为整个价值链系统的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企业的国内价值链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Kogut( 1985) 指出,国家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产品价值链条各环节在国家之间的配置,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产品价值链条的哪些环节上确保竞争优势 Gefeffi( 2001) 提出了全球商品链概念,发现作为领导者的跨国公司对全球商品链的各个环节发挥着指挥或控制作用,全球商品链可以按照跨国公司的经营类型划分为 生产者驱动型 和 购买者驱动型 两种 以此为基础,Gefeffi还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并且以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跨国生产的地理和组织特征,考察了产品价值的创造地点和分配主体 KaPlinskyMorris( 2001) 指出,企业只有抓住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才能控制其所属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伴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产品的一些增值环节越来越多地从企业的一体化经营过程中脱离出来,不同的增值环节逐渐独立,成为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内容 随着信息系统管理以及集成模块化技术的变革,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改造周期不断缩短,产品价值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合理配置 因此,企业可以依据价值链各环节对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需要和各国的不同要素禀赋,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价值链,致使企业竞争优势与国家比较优势相互分离,跨国公司取代国家成了国际分工的主体 另外,根据微笑曲线 原理,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分布在产品价值链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而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大都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普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 ) 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影响深刻

1.    跨国公司掌控全球价值分工,影响我国外贸总体格局

伴随着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及运输和通信领域技术革命的发展,跨国公司的企业内贸易开始主导国际分工格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同时,纷纷把成熟的制造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环节转移到新兴国家 在这一背景下,跨国公司利用我国大力引进外资的机会,乘机把一些加工 组装型的低端生产环节转移到了我国,并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2010年,外商独资企业占我国加工贸易比例尽管有所下降,仍高达66% 2011年,在我国18984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中,外 资 企 业 实 现 了9953 亿 美 元,占52%

2.    跨国公司主导原料供应环节,制约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跨国公司主导下,发达国家的产品加工制造环节不断向中国转移,致使我国对进口能源和资源的依赖度在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8%,铁矿石的进口总量约占国内需求总量的60%左右,精炼铜的进口总量约占国内需求总量的2 /3左右,煤炭进口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掌控着全球能源资源的供应,我国企业在全球能源和资源市场上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一直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 例如,世界铁矿石的供应一直掌握在淡水河谷 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公司的手中,铜矿的供应一直掌握在必和必拓 自由港迈克墨伦等公司的手中,我国企业一直没有和上述跨国公司进行价格谈判的能力。

3. 跨国公司控制技术研发环节,阻碍技术外溢效应发挥

由于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高的价值生产环节放在其国内,使得按照传统方法衡量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明显夸大了我国的技术能力 以苹果公司的iPhone产品为例,2010年美国该产品的对华贸易赤字虽然高达19亿美元,但我国的贸易增加值却只为7345万美元 由于在华外资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生产,因此,尽管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我国申请登记了诸多的发明专利,但由于其对上下游企业的纵向控制,其对我国技术转移的技术外溢效果并不显著。

4. 国际分工变化致使全球经济失衡,加剧贸易摩擦频发

跨国公司主导全球资源配置,不仅影响了生产要素的价格 流量和存量,而且使生产要素替代最终产品,成为影响全球国际分工格局和各国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和各国产业竞争力的新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生产 贸易 投资 储蓄和产业结构,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 在调整全球经济失衡过程中,我国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贸易摩擦 美国金融危机以后,欧美等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疯狂地对我国多个产业轮番使用各种贸易壁垒,千方百计地打击我国的出口。

5. 国内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导致贸易增加值较低

在加工贸易出口中,国内企业主要从事加工 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低价值产品的生产,关键零部件和优质原材料进口所占比例较高,加工贸易的主要增值环节一直是在国外以芭比娃娃为例,在美国一个卖价为10美元,而我国的出口价仅为3美元,生产企业仅赚了0.4美元的加工费在一般贸易出口中,国内企业因缺乏对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等价值链核心环节的控制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提供低端配套,或者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的最终产品,贸易增加值也很低 以汽车为例,由于出口产品档次较低,进口车又以豪华车型为主,致使我国2010年的汽车贸易逆差比2002年增长了15倍。

   实施企业 走出去 战略是重塑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

英国Sussex大学的HumphreySenmi (2002) 指出,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产业升级的模式有四种,分别是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GereffiHumphreySturgeon (2002) 指出,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领导者的跨国公司在选择供货来源时,既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的层级方式,也可以选择外部市场交易方式,至于究竟采取哪种方式,则取决于产品的规模经济特性生产标准化程度以及供应商的能力等因素; 在与外部供应商之间进行合作时,既可以保持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可以采用相互协调的合作方式,或者是兼有控制和协调的模块化合作方式,至于究竟采取哪种方式,则取决于交易的复杂性交易信息的可传递性供应商的能力等因素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改变现有的全球价值链的存在方式,因此,在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完全有可能重塑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而企业贯彻 走出去 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 两个市场 和 两种资源,则是重塑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1. 有利于重塑全球价值链,拓展我国经贸发展空间

首先,企业可以把价值体系的某些工序或环节扩展到国外,实现由加工制造向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物资采购分销服务信息管理等环节拓展,延长全球价值链例如,我国徐工海尔长城华为等企业已经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包括销售服务配件供应等在内的全球营销网络和供应链枢纽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 股权合资战略联盟等多种途径嵌入到跨国公司现有的全球价值链中 例如,海尔集团通过收购日本三洋电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网络,联想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石化通过收购瑞士Addax公司,都成功地掌握控制或利用了跨国公司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再次,通过鼓励贸易生产金融物流等多个环节抱团地走出去,在国外构建产业生态群落,可以发挥群落内交叉知识流的作用,优化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分工中的地位 最后,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境外合作区,可以发挥集群效应,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截至201210月,我国已在13个国家建设了16个经济合作区,并且基本都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 有利于攀升我国价值链,提高高端价值链占比和贸易增加值

通过 走出去 接触国外技术研发资源,我国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为跨国公司供应中间产品的能力,而且能间接带动附加值较高的中间产品的出口 例如,北一机床通过并购C.B.FERRARI等六家企业,获得了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设备,已经能够为生产航空发动机的跨国公司提供完整的配套产品 此外,企业 走出去 还可以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有利于带动最终产品的出口目前,我国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所实现的进出口额,已经从2005年的670亿美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845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从4.7%提高到7.4%

3. 有利于改善价值链分工格局,缓解全球经济失衡和贸易摩擦

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直接放到国外,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压缩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可以在国外采购能源资源和技术设备,通过在国外建立的生产基地来生产出更为优质的产品并返销国内,进而降低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 通过把价值增值环节放在东道国本地来促进东道国的发展,可以改善企业形象,化解未来的潜在贸易摩擦2011年,我国境外企业向东道国缴纳各种税金超过220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89万人,并且为当地建设了大量优质民生工程,显著改善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4. 有利于控制原料供应环节,保证我国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

企业 走出去 有利于获得国外能源和资源的可靠供给,增加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近年来,我国中石油 汉龙矿业等众多能源资源类企业对巴西 加拿大等国的石油 煤炭 铁矿 铜矿等企业的股权投资和收购力度明显加大同时,企业 走出去 也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链条的全球布局,缓解国内能源和资源压力 例 如,青岛软控集团等橡胶轮胎企业在泰国 越南等国家建设轮胎生产制造基地,南山集团在美国投资建设铝合金型材加工厂等,都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的能源和资源压力

5. 有利于控制技术研发环节,缩短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周期

首先,企业 走出去 有利于接触到最好的技术研发资源和企业,为自主创新提供国际资源 例如,华为公司在硅谷 达拉斯等地设立研究所,并把国外获得的技术传授给国内,带动了国内的技术创新 其次,企业 走出去 有利于国内家电 轻纺 食品加工等技术含量较低行业的低端制造环节向其他低收入国家转移,并把节约下来的资源用于高端的制造和服务业 再次,我国中兴 华为 海尔等一些成功 走出去 的企业,其原有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都相对较高,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后,与国内其他企业间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促进了国内企业的优胜劣汰 最后,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后,还可以用来反哺国内企业生产,从而延长国内企业为跨国公司配套的价值链条,增加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外溢效应。

  从全球价值链看我国企业走出去 的问题

第一,我国企业境外互助合作欠缺 例如,台湾的宏基鸿海台积电等资讯电子产业在对外投资中相互合作,实现了集群发展,并掌握了为硅谷的高科技跨国公司进行后续的研发制造能力,从而实现了与跨国公司双向互动的产业升级 相比之下,我国一些企业走出去 后却缺乏相互合作的精神,既没有实现上下游环节的相互衔接,也没有实现相同环节的集群式发展

第二,价值链层面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 目前,我国虽然针对战略新兴产业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但却缺乏实施企业 走出去 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产业扶持政策仍停留在产业层面,尚未细化到研发 营销等具体的价值链层面,对战略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战略环节的研究和重视更是不足

第三,海外战略性核心资源获取难度较大 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明显超过预期,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再次抬头,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开始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我国正常的海外投资并购人为地设置各种障碍,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类企业并购的限制更为明显 另外,部分新兴国家与我国在对海外资源的购买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致使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战略性核心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

第四,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我国企业在落实 走出去 战略的过程中,大都选择跨国并购或绿地投资方式,经营方式的选择过于单一,未能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有机结合起来,留下了投资风险的隐患

第五,部分企业海外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少数对外投资企业的使命意识 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短期和局部利益,在保护当地劳工权利和消费者利益 执行当地环境法规 开展合法合规竞争等方面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第六,与国内原有企业间缺乏充分互动 一些企业在 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从众心态和盲目性,有的仅仅是为了绕开贸易壁垒,没有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长远考虑和战略规划 因此,国外实体与国内企业之间不能在企业战略 业务模式 业务流程 业务组织 系统工具等方面进行价值链优化和有机配合,甚至有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的空心化,丢失国内市场。

  通过实施“走出去“ 战略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对策

( ) 政府层面对策

第一,注重产业导向,合理优化价值链分工 首先,科学制定对外投资产业导向目录,鼓励信息生物 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化工 装备制造等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的对外投资 其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购买先进技术设备,并把国内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转移到刚好需要它们的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另外,引导企业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产品加工贸易,促使中国组装向中国制造转变,由出口最终产品向出口中间产品转变,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第二,创造有利环境,多环节助推 走出去 首先,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政策的顶层设计,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其次,加大政府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拓展跨境金融服务网络,增强国际信贷和投融资功能再次,扩大自贸区安排的深度和广度,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另外,搞好国外展览展示活动,提高我国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最后,鼓励企业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开展投资合作,曲线突破美国对我国高科技环节的限制

第三,重视均衡发展,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 首先,要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引入国内,并实施科学技术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从而扶持国内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其次,要鼓励企业利用国外的营销网络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避免由于过分强调海外发展而破坏国内资源配置

( ) 企业层面对策

第一,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共同打造全球价值链 企业首先要建立对外发展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境外中资企业商会 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作用,把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成为企业 走出去并形成产业集群的平台 其次,金融机构要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商贸和物流企业也要加快 走出去步伐,从而与生产制造企业共同打造全球价值链。

第二,合理制定对外投资战略,控制对外投资风险 企业应根据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价值链分工,合理制定对外投资战略首先,在资本投入环节,当对方是充满并购敌意的国家时,要避免绝对控股的投资方式,尽量采取合资合作的投资方式其次,在原材料资源开发环节,可以选择债务式出资方式,通过产品分成来分享收益再次,在生产要素采购方面,应尽量多雇用当地员工,多从当地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另外,在安全管理方面,要认真落实责任制,执行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最后,在投资争端处理方面,要遵循国际投资规则,充分利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自贸区协定的相关规定,有效控制对外投资风险

第三,坚持互利共赢理念,树立良好国际口碑 企业应贯彻落实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境外中资企业( 机构) 员工管理指引 等规章制度首先,要多创造东道国当地就业和税收,多提高当地生产服务增值水平,多提供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慈善活动其次,要提高生态环境和用工制度标准,加强行业自律,与当地民众和谐相处,增加与政府民众和媒体的沟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国企业的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GJ028) 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 魏名)